内容提要:开展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对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加强新疆国际经济合作,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推动新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趋势为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但是,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结构互补性差、资金不足等不利因素,为金融合作提出了挑战及产生了障碍。从中短期来看,可依托实体经济向外拓展,加大对中亚国家的资本输出,以金融项目带动中国与中亚金融资本互动等路径推进金融合作,可通过新疆独特的平台作用加深金融合作。
关键词:中亚国家 金融合作 新疆平台 丝绸之路经济带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是发展区域内经济,即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通过互相开放,彼此形成一个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转移,调动积极性,形成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在内的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在连接各经济体,促进各方资源流动方面作用和潜力无可衡量。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密切交往,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区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关系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促进区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中国的 “西进” 战略也提出,将支持新疆加快经济建设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平台。为此,本文将对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与中亚发展金融合作的关键推进路径。
一、以新疆为平台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潜力分析
(一)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地理桥梁” 作用:中亚国家虽然在经济水平上各不相同,但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如均以俄语为主要官方语言的独联体国家,都曾是苏联共和国的一个成员,长期以来与新疆保持频繁的经贸往来关系。新疆的伊犁、塔城和克州地区与中亚国家之间更有着天然的地理亲缘关系。中央召开新疆工作会议以来,为实现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性部署:一是加快新疆面向欧亚的物流大通道建设,努力把新疆打造成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 二是加大边境城市的开放程度,在喀什和霍尔果斯各设立一个经济特区;三是为加快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事业的发展,增设铁路、航空和公路口岸;四是支持全国企业,尤其是新疆的外贸企业和资源类加工企业从西 “走出去”。在上海合作组织(SCO)框架下,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金融关系日益密切,成员国部委间的经济活动最为显著;企业家委员会和银行间联合体采取更加切实的共同行动,逐步落实多边项目,加大投融资合作力度,加快研究建立上述项目的融资保障机制为促进成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文化桥梁” 作用:新疆作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核心部位,在文化、语言和经贸等方面保持了东西兼容的特点,拥有了 1 000多年的文化交汇的历史。早在14世纪,新疆就已成为联系东亚、中亚、西亚、南亚甚至欧洲的重要贸易中心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2.“资金桥梁” 作用:新疆特殊的地理、文化背景使得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持续不断。随着新疆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大力发展,在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数量的增加以及我国对中亚国家投资力度的提高,银行业打通了新疆与相关中亚国家金融、贸易和投资业务的大通道。目前中亚国家很多经贸办事机构在新疆设立办事机构,很多外贸企业在新疆设立分公司。他们利用新疆与中亚国家信息对接优势、人员交往优势开展与中国内地的贸易往来。新疆已成为中国通往中亚、西亚及欧洲市场的桥梁和通道,大量的资金以新疆为平台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流转,从而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需求。近年来,很多大型国有银行新疆分行与中亚国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金融合作。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和授信关系,为多种领域的合作项目提供了联合融资。
3.“交流桥梁” 作用:中亚国家在新疆单独或联合形式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官方组织(如哈萨克斯坦领事馆、吉尔吉斯坦驻乌鲁木齐民航办事处等)。除此之外,中国--新疆亚欧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在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台角色,并在新疆构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 “网络平台”,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扩大全方位的交流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同时也为提升金融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间。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具有巨大的互补效应
中亚国家的经济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差距也较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三个原料出口国属于中亚国家中第一档经济体。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国家中经济地位较为突出,经济结构比较完善,经济总量较大。2013年哈萨克斯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6%,名义GDP为2204 亿美元,人均GDP超过了1.2万美元;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国家中保持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国家,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保持了金融危机以来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土库曼斯坦经济增长速度最快,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2%,名义GDP为411.41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属于中亚国家中第二档经济体,仍处于农牧业经济时期,经济总量较少,其国内生产总值均在100 亿美元以内内(见表1、表2)。其中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连续3年经济负增长以来,2013年也进入了经济增长时期,尤其是“库姆托尔金矿” 为主的加工业以及贸易、建筑和交通通讯的增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提升。2013年吉国内生产总值为3500亿索姆(约合72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10.5% 。
根据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资源供求情况和经济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存在显著的经济互补性。虽然目前中国内地、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规模并不大,但合作潜力不能忽视,如果中亚国家的市场潜力一旦得到充分挖掘,中亚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多层组合格局,能够有效对接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的金融需求。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空间呈逐步扩大态势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金融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中亚国家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机构金融资本海外发展的新商机。自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成立以来,在项目融资、政策平台建设和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务实性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时,中国建议深化财政金融合作、研究成立开发银行、探讨共同出资和共同受益的战略性的合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领域的合作层次,拓展了金融合作的发展空间。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中亚国家项目建设提供了100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一系列与中亚各国优先发展领域相关的重大项目得以落实;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哈萨克斯坦发展银行联合签署了贷款协议,向哈萨克斯坦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哈萨克斯坦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签署了 70 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为双方的贸易投资提供便利。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不力,项目配套资金不足
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所占份额逐年提升。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方贸易总额仅为4.46亿美元,到了2013年双方贸易总额达到了 502.8亿美元,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19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同期新疆外贸总值的七成。其中,出口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4.2%;进口45.7亿美元,同比增长1.7%。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贸易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占同期新疆对中亚五国贸易总额的 72.2%。五国中,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111.7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2012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4.4%;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40.4亿美元,增长6.1%;塔吉克斯坦进出口14.1亿美元,同比下降18.3%;乌兹别克斯坦进出口8.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土库曼斯坦进出口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3%。近两年,中亚国家经济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影响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相关项目资金投入不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对中亚国家经济影响更直接的欧债危机给中亚国家和中国新疆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压力,伴随外资的大量退出,区域内项目投资资金出现缺口。中亚国家在世界经济危机后大多都实施了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政策,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需要资金投入,因此大多数中亚国家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如何为与中国新疆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大型合作项目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中亚各国紧迫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中亚各国目前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各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的金融需求具有融资需求量大,中长期融资多,融资服 务层次多,机制灵活性要求高等特点,需要强健的金融体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因此,当前中亚各国与中国新疆急需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为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疆涉及到中亚国家的优势平台影响力不够强大
新疆面向中亚国家的经济金融平台有待完善:首先,新疆金融市场的发展力度不大、经济实力不强、经济结构单一,难以发挥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中的支撑平台作用。其次,新疆对中亚国家口岸和经济特区的作用及地位有限,远不能跟沿海地区的口岸港口相比;而且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不平衡,其中与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的联系较多,新疆应努力扩展与其他三个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再次,新疆虽然近邻中亚国家,但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通用俄语环境,使新疆的俄语系平台作用受到限制。最后,如今内地各省市都可以与中亚国家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新疆与中亚金融合作中的平台作用在政策待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完善的金融合作
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交往不断深入,金融关系也日益紧密,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但两地间的金融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的金融合作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政府和民间的金融协调机制不足、欠缺执行力度、合作层次较浅;人民币现金的流出入脱离银行体系;资本流动仍受到一定的控制;银行机构跨境经营与业务合作障碍较多,已无法适应当前战略伙伴关系的顺利进展。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银联体框架下的金融合作还需进一步完善,金融资金的支持缺口还较大。另外,中国和主要中亚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恰当的过快增长,在无形中增加了金融风险。
(四)多元环境导致金融合作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和中亚国家在经济水平、经济规模、经济周期、政治体制、金融监管、税收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别;合作需求各不相同,经济发展目标上也有较大差异。同时,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赤字、国际收支赤字居高不下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就增加了经贸往来企业的商业风险。此外,各国内外部政治、经济集团的博弈和利益分配也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对金融合作构成挑战。
三、以新疆为平台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一)深化和完善多渠道资金来源体系
中国与中亚国家项目融资主要来自国家优惠贷款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尽管近年来这些融资手段获得了发展,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挖掘。中国在项目融资和优惠贷款中正在发挥着核心作用,但需要带动其他国家和区域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在10个国家和6个国际机构(亚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伊斯兰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的广泛货币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在中亚区域合作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已经批准了100多个总价值约170亿美元的经济合作项目。目前亚行已拨款47亿美元,支持中亚国家未来3年在该区域内的经济合作。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香港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和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从市场成交量占有率可以看出香港证券市场能成功吸引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资金。为此,中亚国家与新疆的银行和企业在未来可以考虑依托香港的资本市场,以实现筹资渠道的多元化。
(二)助推新疆与中亚国家边境区域的金融合作
新疆与中亚国家边贸合作的不断深入为金融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中国政府已经把新疆纳入到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的核心区域内。为此,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具体方案及合作内容的落实应主要在新疆与相关国家边境地区展开,可以吸取经贸领域的合作成功经验,特事特办,运用于金融合作领域。因此,新疆与中亚国家应该继续加强边境地区的金融合作。(1)在现有金融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霍尔果斯经济金融特区与哈萨克斯坦、喀什经济特区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金融合作;(2)扩大金融合作区域,建立霍尔果斯、喀什以及乌鲁木齐三家面向中亚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新疆分行以及新疆本土银行与中亚国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3)继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本币结算的分量。
(三)以新疆为平台加大对中亚国家的资本输出
以中国—亚欧博览会为平台、以霍尔果斯和喀什经济特区为基地、以阿拉山口及喀什综合保税区为窗口,构建一支政策沟通、投资指引、信息共享的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以新疆为平台资源投资向中亚国家拓展,支持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发,促进能源金融的创新力度,能够实现“贷款换能源” 模式。
(四)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中央银行间的沟通与合作
中国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与中亚国家应搭建起长期、稳定长效的金融合作机制。首先,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积极措施,与中亚国家中央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建立金融合作分委会,定期召开不同层面的中央银行领导会议,加强协调与沟通,形成信息交流与互信机制。实现与中亚各国中央银行签订银行间支付结算协议,有步骤地建立人民币业务清算渠道和资金回流机制。同时,突出金融监管职能,强化商业银行的信贷功能,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作者:阿布都瓦力·艾百,太阳集团tyc539丝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新疆财经大学太阳集团tyc539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