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A scalar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model: Structure and estimation
王辉
《中国科学:数学》
October 2018 Vol. 61 No. 10: 1881-1906
作者简介:
王辉
王辉,现任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时间序列建模、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太阳集团tyc539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包括Journal of Econometrics、Econometric Theory、《中国科学.数学》、《世界经济》、《南开经济研究》、《统计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
内容摘要:
The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DCC) model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modeling the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of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by Engle (2002). However, the stationarity condi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only recently and the asymptotic theory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the DCC model has not yet to be ful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model, namely the scalar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SDCC) model. Sufficient and easily-checked conditions for stationarity, geometric ergodicity, and β-mixing with exponential-decay rates are provided. We then show the strong consistency and asymptotic normality of the quasi-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or (QMLE)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under regular conditions. The asymptotic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by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As a real-data example, the proposed SDCC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ing the daily returns of the FSTE (financial times and stock exchange) 100 index and FSTE 100 futures. Our model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CC model in the sense that the Li-McLeod statistic of the SDCC model is much smaller and the hedging efficiency is higher.
郭豫媚:《央行沟通、适应性学习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经济研究》
2018年第4期,77-91
作者简介:
郭豫媚
郭豫媚, 太阳集团tyc539讲师,201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预期管理、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和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并在光明网、《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和报刊发表多篇资政类文章。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多项国家级课题。
内容摘要:
沟通已成为发达国家央行引导市场预期的主要方式,那么央行究竟是否应该进行沟通,央行沟通是否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适应性学习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公共信息和公众私人信息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央行沟通影响公众学习和预期的传导机制。这不仅弥补了已有文献中对公众预期形成机制刻画的不足,而且从适应性学习角度为解释央行沟通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一条新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信息噪声和学习偏差的存在,公众预期会偏离理性预期。此时,央行通过提供准确度较高的公共信息不仅能够降低公众可获得信息的噪声,而且能够促进公众的学习过程,降低公众预期偏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央行沟通能够加快适应性学习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的速度,降低福利损失,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央行沟通存在边界。当央行的公共信息不如私人信息准确时,央行沟通反而会增加福利损失。因此,对于目前仍不够重视沟通的中国央行而言,应在提高信息准确度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彭俞超:《企业“脱实向虚”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
彭俞超
《经济研究》
2018年第10期,50-66
作者简介:
彭俞超
彭俞超,太阳集团tyc539讲师,丝路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在武汉大学、法国诺欧商学院、太阳集团tyc539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目前已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发表二十多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
内容摘要:
近年来,经济中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企业金融投资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脱实向虚"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市场、公司和经理人的三期博弈模型,本文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隐藏负面信息而持有金融资产会提升企业股价崩盘的概率。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平均而言,企业金融投资每增加1个标准差,未来一期的股价崩盘风险约增加5.5%个标准差。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金融投资水平越高的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越高。金融投资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经营风险更高、内部人受监督程度更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揭示出了经济"脱实向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条路径。
王雅琦:《人民币汇率、贸易方式与产品质量》
王雅琦、谭小芬
《金融研究》
2018年第3期,71-88
作者简介:
王雅琦、谭小芬
王雅琦,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数理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学博士,2015年至今担任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Asian Development Review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曾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多项课题。
谭小芬,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太阳集团tyc539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2000-2006年合并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结合贸易方式,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能提高一般贸易产品质量,但却对加工贸易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对总体质量变动进行分解并计算了各因素贡献度,发现在样本期间,存续企业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同时,企业的进入退出会对整体市场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另外,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时,低质量产品相对高质量产品更多地退出市场,从而使得留在市场上的整体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然而这一效应对加工贸易并不明显。
王汀汀:《FDI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微观检验》
王汀汀
《金融研究》
2018年第6期,91-108
作者简介:
王汀汀,经济学博士,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太阳集团tyc539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起在太阳集团tyc539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管理。主要著作和译著有《二元结构下的流通权价值研究》、《新三板市场规范发展研究》、《大资管时代的中国信托理论与实践》、《银行风险分析与管理:评估公司治理和金融风险的框架》、《行为投资学手册》等;主编《公司理财》、《金融机构管理》等教材;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视角,实证检验了上游FDI对下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区别探讨了上游制造业和上游服务业FDI的差异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的下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异质性。实证研究发现:上游服务业FDI会较显著地提升下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而上游制造业FDI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下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上游综合FDI由于受中国引资结构问题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分样本看,上游FDI主要显著影响下游非纯加工贸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而对纯加工贸易企业、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彭俞超:《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效率——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地区差异》
彭俞超
《金融研究》
2018年第8期,51-68
作者简介:
彭俞超
彭俞超, 太阳集团tyc539讲师,丝路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在武汉大学、法国诺欧商学院、太阳集团tyc539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目前已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发表二十多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
内容摘要: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投资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发现,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偏离其最优结构且继续上升,对金融效率具有抑制效应,不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且,这一抑制效应在房地产外部性越弱的地区越强。基于2003-2013年地级市层面的样本,采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和工具变量法的实证分析结果均支持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房地产投资对金融效率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房地产销售状况较差的地区更强。
张学勇:《券商声誉损失与公司IPO市场表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IPO造假的新证据》
张学勇
《金融研究》
2018年第10期,141-157
作者简介:
张学勇
张学勇,太阳集团tyc539研究生院副院长,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项,并在Financial Management,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CPA)。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的业绩评价、策略分析;量化投资策略构造与数据回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的投资策略与回报渠道;公司并购、重组、IPO与价值创造。主要讲授课程:实证金融学、量化投资、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大数据、互联网与金融创新、股权投资与资本运作。
内容摘要:
理论研究表明声誉好的券商在公司IPO过程中能发挥认证作用,但是在实证中学者们对于券商声誉是否真的发挥了认证功能仍然莫衷一是。与国内外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券商市场份额、排名等间接声誉指标不同,本文以中国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过程违规造假为新的研究视角,从声誉损失的角度重新衡量了券商声誉,并以公司IPO后市场表现检验了券商声誉的认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相较声誉受损的券商,声誉未受损的券商确实具有更好的认证效果,具体表现在:(1)从同一时期来看,相较于那些没有被披露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再次承销的公司IPO发行抑价率较高,股票长期回报率较低;(2)对于同一券商,相对于在IPO违规造假披露之前,在披露之后(声誉受损)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表现为显著较高的发行抑价率和显著较低的股票长期回报率;(3)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还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券商声誉指标,基于IPO造假构建的声誉损失指标更加有效。
黄志刚、黄昌利:《开放经济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ARDL边限检验法的证据》
黄志刚、黄昌利
《经济学季刊》
2018年第1期,73-102
作者简介:
黄志刚、黄昌利
黄志刚,太阳集团tyc539教授、院长助理。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和货币经济学,擅长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DSGE)的建模和应用。他的博士论文《资本流动视角下外部不平衡的原因和治理研究》获得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荣获2013年度“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优秀金融学博士奖’”,被业界机构评为“2017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家”。曾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黄昌利,北航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丝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金融学、汇率经济学、金融统计分析等问题。曾在《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宏观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内容摘要:
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开放经济理论,并考虑我国金融账户管制等特征,构建了开放经济的货币需求函数(MDF)。理论分析发现,MDF决定因素中不仅包括国内因素,还包括汇率、外国利率、外国通胀率等开放经济因素。采用前沿的ARDL边限检验法,经验分析发现MDF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上,持续的汇率升值(及预期)将降低货币需求,存在"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在短期上,汇率升值(及预期)将增加货币需求,存在"预期效应";引入了滚动ARDL边限法检验MDF的稳定性。
王忏:《汇率传递异质性、中间品贸易与中国货币政策》
王忏
《世界经济》
2018年第7期,25-48
作者简介:
王忏
王忏, 太阳集团tyc539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Open Economies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杂志上发文。担任《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Macroeconomic Dynamics》,《Open Economies Review》,《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orld Development》,《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杂志匿名审稿人。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中间品和消费品的重要进口国,且汇率对二者国内价格的传递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分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和中间品贸易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准模型中,中间品作为投入要素生产消费品,进口中间品传递程度影响本国中间品产出和消费品价格,进口消费品传递程度影响本国消费品产出和中间品价格。由于本国消费品价格黏性较高,消费品价格波动成为决定福利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间品汇率传递程度对政策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敏感性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福利依赖于进口中间品与消费品的相对汇率传递程度。当进口中间品传递程度低于消费品时,中央银行应钉住本国消费品价格;反之,则应稳定中间品价格。
王雅琦:《汇率变动、融资约束与出口企业研发》
王雅琦
《世界经济》
2018年第7期,75-97
作者简介:
王雅琦
王雅琦,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数理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学博士,2015年至今担任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Asian Development Review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曾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多项课题。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匹配的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探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区分处于不同融资约束状况下企业的异质反应。结果表明,企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显著促进了出口企业研发支出增加,且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轻,这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渠道和中间品进口渠道为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促进出口企业研发的两个可能渠道。本文在微观层面上证明了融资约束在出口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及改善出口企业融资环境提供了政策依据。
彭俞超、黄志刚:《经济“脱实向虚”的成因与治理:理解十九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彭俞超、黄志刚
《世界经济》
2018年第9期,3-25
作者简介:
彭俞超、黄志刚
彭俞超, 太阳集团tyc539讲师,丝路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在武汉大学、法国诺欧商学院、太阳集团tyc539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目前已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发表二十多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
黄志刚,太阳集团tyc539教授、院长助理。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和货币经济学,擅长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DSGE)的建模和应用。他的博士论文《资本流动视角下外部不平衡的原因和治理研究》获得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荣获2013年度“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优秀金融学博士奖’”,被业界机构评为“2017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家”。曾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内容摘要: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十九大报告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体制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两部门内生融资约束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在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方式的情况下,模型中银行差别性对待风险异质性企业,将导致企业金融化和影子银行的形成。经营风险越小的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越多的信贷支持,进而将多余的资金投向影子银行体系,造成企业金融化。这一影响在国有银行占比较低的地区更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系统的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以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的双重改进。
王雅琦:《出口产品质量与中间品供给》
王雅琦
《管理世界》
2018年第8期,30-40
作者简介:
王雅琦
王雅琦,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数理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学博士,2015年至今担任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Asian Development Review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曾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多项课题。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经历了较大程度的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间品进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冲击。我们还发现,这一负面冲击对国内各个行业的不良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国内上游产能可以迅速提升的行业,所受影响较小。通过产品层面的动态分析,我们还发现,中间品进口的下降,还会通过高质量产品的进入减少、退出增加,而影响到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动。我们的研究丰富了有关文献,而且,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欲对我国实施高科技中间品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进程中,我们的研究也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尹力博:《技术指标能够预测商品期货价格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尹力博
《管理科学学报》
2018年第6期,99-109
作者简介:
尹力博
尹力博,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管理学博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持并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Quantitative Fina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Energy Economic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内容摘要:
基于移动价格平均、动量和移动交易量平均三类技术指标,研究了其对中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预测效果,并以基于宏观变量的预测为基准比较分析了其预测能力.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技术指标能够在样本内和样本外检验中有效预测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其预测效果显著超过已有文献中广泛使用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二,对于不同的模型设定和数据频率,技术指标预测效果表现稳健.第三,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基于技术指标的预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能够显著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获得超额收益.相关结果能够为大宗商品投资及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和策略支持。
李建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与金融要素》
李建军
《国际金融研究》
2018年第2期,8-18
作者简介:
李建军
李建军,经济学博士,现任太阳集团tyc539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金融青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太阳集团tyc539博士毕业,太阳集团tyc539金融学博士后。2006-2007年访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5年北京市教学名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曾荣获过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以及优秀教学奖。主要承担《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等课程教学,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等。2003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7项。获得过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统计学会和北京市教学与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近年来,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编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等著作,主编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教程》等。
内容摘要:
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运用RSR和TOPSIS综合评价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对提升经济总量、人均产出水平,降低失业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金融要素对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融资风险、融资效率与融资成本等金融要素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由此,本文提出了"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启示性对策建议。
彭俞超:《金融业相对盈利性与经济增长——来自121个国家的国际经验》
彭俞超
《国际金融研究》
2018年第8期,23-32
作者简介:
彭俞超
彭俞超, 太阳集团tyc539讲师,丝路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在武汉大学、法国诺欧商学院、太阳集团tyc539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目前已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发表二十多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12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能够克服内生性的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业相对盈利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业相对盈利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健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趋于相等时,经济增长最快。采用不同收入水平和金融危机前后的子样本检验,均不改变上述结论。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业盈利性能够促进金融深化而推动经济增长;剔除这一影响后,金融业盈利性提高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且该负面影响在银行效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更加严重。
黄瑜琴:《管控股指期货的救市政策有效吗?——基于现货市场波动率的视角》
黄瑜琴
《国际金融研究》
2018年第9期,87-96
作者简介:
黄瑜琴
黄瑜琴, 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士,香港大学经济太阳集团tyc539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限关注与资本市场、波动率市场,IPO,,她曾在《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管理世界》,《金融研究》发表学术文章,先后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面上项目资助,工作论文入选2016美国金融年会(AFA),2008、2011、2016年金融管理协会年会(FMA)等一流国际学术会议。
内容摘要:
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中金所出台了提高交易手续费及保证金比例等限制股指期货的救市政策。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将沪深300及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作为实验组,匹配相应的非成分股,研究限制股指期货政策对于不同组别股票波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成分股,该政策短期内显著降低了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那些噪音交易含量高的股票,政策的效果更明显。
谭小芬:《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债务:现状、成因、风险与对策》
谭小芬
《国际经济评论》
2018年第5期,61-77+5
作者简介:
谭小芬
谭小芬,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太阳集团tyc539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规模的快速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债务风险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和担忧。这种担忧的背后,除了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恶化的宏观基本面和企业财务状况以外,全球金融环境正在由异常宽松转向紧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利率水平的不断上涨会给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带来更大债务偿还压力,特别是那些发行美元计价债务的企业。尽管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当前并不必然会面临债务危机,但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中非金融企业综合财务状况已接近"高破产概率"的边缘。不断上涨的宏观杠杆率以及不断恶化的企业财务状况始终是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有必要实施一系列措施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平稳去杠杆。
苟琴:《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长短期效应及渠道研究》
苟琴
《经济科学》
2018年第2期,45-59
作者简介:
苟琴
苟琴, 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2014年在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在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纽约大学访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实证银行经济等。曾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及《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曾获得澳大利亚中国经济学会(CESA)最佳论文、《金融研究》优秀论文、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优秀论文等学术奖项。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
内容摘要:
本文在开放经济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技术促进渠道,提出资本账户开放影响经济增长的两大假说:(1)若资本账户开放仅促进资本积累,那么资本账户开放仅会在短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经济将回归开放前的增长路径;(2)若资本账户开放显著促进技术进步,那么长期经济增长将达到更高的水平。为检验上述假说,本文基于182个国家1960到201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并进一步检验资本账户开放对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长期和短期影响。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一系列的稳健检验,我们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短期增长效应来源于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了资本积累,长期增长效应来源于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了技术进步率。本文首次尝试解构了资本账户开放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以及长短期效应。
吴偎立:《分析师数量与分析师信息质量》
吴偎立
《经济科学》
2018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吴偎立
吴偎立,太阳集团tyc539应用金融系副教授。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师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力教授和长江商学院欧阳辉教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资产定价、公司金融、资产定价与道德风险的混合模型。曾在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摘要: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证券分析师的队伍规模经历了先大幅上升后逐步下降的过程。那么,分析师人数波动对分析师信息供给质量有何影响?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总体而言,分析师人数增多降低了在位分析师信息质量。此外,不同特征分析师的数量波动对分析师信息质量影响不同。高经验值分析师和明星分析师进入增多有负面影响,退出增多有正面影响;低经验值分析师进入和退出人数变动,非明星分析师进入和退出人数变动,对分析师信息质量无显著影响。低经验值分析师和非明星分析师的影响结果,可以用羊群效应来解释,而高经验值分析师和明星分析师的影响结果,可以用恶性竞争来解释。
方意:《金融市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及渠道识别研究》
方意
《南开经济研究》
2018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方意
方意,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太阳集团tyc539金融课程现代化教学创新中心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银行业研究中心、丝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包含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周期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经济研究》(1篇)、《管理世界》(2篇)、《世界经济》(2篇)、《经济学(季刊)》(2篇)、《金融研究》(3篇)、《Journal of Forecasting》等发表30余篇文章,中英文工作论文10余篇。研究论文被《世界经济年鉴2017》评为世界经济学总榜2016年TOP1第6名以及分榜“全球宏观经济学”TOP10第1名,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学界头条等重要媒体转载,获得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近年来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等6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在内10余项课题,并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10余家期刊审稿30余篇,受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太阳集团tyc53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10余次。
内容摘要:
将银行业纳入到包含金融市场以及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体系框架下,从金融市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入手,刻画更加内生性的系统性风险。考虑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构造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指标,其风险敏感性更强,能识别出样本期间的三次系统性风险事件,并可以将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溢出效应最高,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根据金融市场溢出效应的解析式进行溢出效应的渠道识别,发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自身较大的风险以及银行在这些市场的风险承担对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最后,为有效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出控制风险源波动、加强银行影子业务监控以及进一步完善逆周期监管政策等建议。
黄昌利:《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
黄昌利
《宏观经济研究》
2018年第3期,163-175
作者简介:
黄昌利
黄昌利,北航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丝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金融学、汇率经济学、金融统计分析等问题。曾在《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宏观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内容摘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的高低对于改进一国金融服务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银行监管调查数据库等数据,构建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指标,对2004—2015年间41个国家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受教育水平、信贷便利度、信息科技水平、金融监管制度及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的共同因素,差异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受信息科技水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国民受教育水平因素则显著作用于发展中国家。
谭小芬:《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的影响》
谭小芬
《财贸经济》
2018年第3期,35-49
作者简介:
谭小芬
谭小芬,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太阳集团tyc539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33个新兴经济体1997—2013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当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成为资本流动的主导因素;而当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利差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危机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相对危机前有所减弱,而且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影响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对直接投资影响较小。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各国政府应当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可预见性,避免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冲击。
方意:《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靶向性研究》
方意
《财贸经济》
2018年第10期,75-90
作者简介:
方意
方意,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太阳集团tyc539金融课程现代化教学创新中心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银行业研究中心、丝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包含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周期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经济研究》(1篇)、《管理世界》(2篇)、《世界经济》(2篇)、《经济学(季刊)》(2篇)、《金融研究》(3篇)、《Journal of Forecasting》等发表30余篇文章,中英文工作论文10余篇。研究论文被《世界经济年鉴2017》评为世界经济学总榜2016年TOP1第6名以及分榜“全球宏观经济学”TOP10第1名,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学界头条等重要媒体转载,获得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近年来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等6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在内10余项课题,并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10余家期刊审稿30余篇,受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太阳集团tyc53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10余次。
内容摘要:
本文在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靶向性的概念,并对两者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然后,本文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历史方差分解研究2005—2017年我国贷款价值比、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对贷款增速、房地产价格增速等金融稳定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研究结果表明:(1)贷款价值比政策以房价为靶向目标,以贷款为非靶向目标;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同时以贷款和房价为靶向目标。(2)贷款价值比政策对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较强,对非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较弱;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对两个靶向目标的有效性均较强。(3)动态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稳定目标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危机爆发后,政策工具对监管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显著提高,两个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由逆周期转为顺周期。
张学勇:《基于网络大数据挖掘的实证资产定价研究进展》
张学勇
《经济学动态》
2018年第6期,129-140
作者简介:
张学勇
张学勇,太阳集团tyc539研究生院副院长,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项,并在Financial Management,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CPA)。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的业绩评价、策略分析;量化投资策略构造与数据回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的投资策略与回报渠道;公司并购、重组、IPO与价值创造。主要讲授课程:实证金融学、量化投资、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大数据、互联网与金融创新、股权投资与资本运作。
内容摘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互联网记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网络行为,网络大数据为分析投资者关注和投资者情绪提供了可能,基于网络大数据挖掘的实证资产定价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文献中网络大数据与投资者关注和投资者情绪的主要研究方法,整理了基于四种类型网络大数据的研究,包括网络新闻数据、搜索引擎数据、社交网络数据和网络论坛数据,分析了投资者关注和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影响及其传递机制。
彭俞超、李建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金融化》
彭俞超、李建军
《中国工业经济》
2018年第1期,137-155
作者简介:
彭俞超、李建军
彭俞超,太阳集团tyc539讲师,丝路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在武汉大学、法国诺欧商学院、太阳集团tyc539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目前已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发表二十多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
李建军,经济学博士,现任太阳集团tyc539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金融青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太阳集团tyc539博士毕业,太阳集团tyc539金融学博士后。2006-2007年访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5年北京市教学名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曾荣获过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以及优秀教学奖。主要承担《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等课程教学,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等。2003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7项。获得过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统计学会和北京市教学与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近年来,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编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等著作,主编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教程》等。
内容摘要:
当前中国出现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显著抑制企业实体经济投资,那么,此消彼长,企业金融化是否也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结果?本文采用2007—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利用实证分析解答了这一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趋势。分地区和行业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趋势的抑制效应在中西部地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不仅会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总量造成影响,还会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产生影响。企业出于金融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考虑,会减持投机性金融资产,并且增持保值性金融资产。本文还发现,受融资约束更弱的企业,其金融化趋势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抑制作用更大。这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是利润追逐,而非预防性储蓄。本文的研究对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学勇、陈锐:《行业配置与基金业绩:基于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活跃度的研究》
张学勇、陈锐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8年第3期,478-491
作者简介:
张学勇、陈锐
张学勇,太阳集团tyc539研究生院副院长,太阳集团tyc539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项,并在Financial Management,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CPA)。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的业绩评价、策略分析;量化投资策略构造与数据回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的投资策略与回报渠道;公司并购、重组、IPO与价值创造。主要讲授课程:实证金融学、量化投资、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大数据、互联网与金融创新、股权投资与资本运作。
陈锐,太阳集团tyc539副教授,中国资产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资产定价,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市场微观结构,基金业绩评价。曾在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Finance Research Letter, Applied Economics,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曾在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中国金融工程年会、世界金融年会、澳大利亚金融与银行年会、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宣讲论文。
内容摘要:
行业配置在基金"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中十分重要,但限于中国市场基金投资组合详细持仓信息不公开的问题,我们无法对行业配置权重做出准确的估计。本文提出一套状态空间下的Return-based模型,使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近似估计主动型基金的行业配置比例,进而构建行业集中度指标和行业活跃度指标。使用2004-2013年间我国主动型基金的回报率和股票回报率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活跃度与基金业绩和资金净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活跃度都和基金的业绩正相关;而行业集中度无法显著影响基金的资金净流量,行业活跃度与基金的资金净流量呈现显著正向关系。这说明相比基金某一时间点的行业配置情况的行业集中度指标,测度基金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业配置情况的行业活跃度指标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金管理人在行业层面操作能力。
谭小芬:《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双向溢出效应——基于BEKK-GARCH模型和溢出指数法的实证研究》
谭小芬
《中国软科学》
2018年第8期,31-48
作者简介:
谭小芬
谭小芬,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太阳集团tyc539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摘要:
大宗商品的金融化改变了其传统定价机制,不从市场间和市场内产品间全面地研究大宗商品价格的溢出效应就很难抓住商品价格溢出效应的本质特征。基于原油、天然气、黄金、银、铜、铝、小麦和玉米8种代表性商品,以及股票指数、债券指数、美元外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类金融资产的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建立非对角的BEKK-GARCH和Diebold构造的基于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方法,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视角研究了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双向溢出关系。结果发现:(1)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2)收益溢出与波动溢出的特征与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这些差别与全球性危机和商品市场状况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从商品金融化的视角调控监管商品价格。
李建军、彭俞超:《内外融资条件、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来自京津冀地区企业调查的新证据》
李建军、彭俞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年第7期,88-99
作者简介:
李建军、彭俞超
李建军,经济学博士,现任太阳集团tyc539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金融青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太阳集团tyc539博士毕业,太阳集团tyc539金融学博士后。2006-2007年访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5年北京市教学名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曾荣获过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以及优秀教学奖。主要承担《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等课程教学,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等。2003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7项。获得过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统计学会和北京市教学与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近年来,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编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等著作,主编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教程》等。
彭俞超,太阳集团tyc539讲师,丝路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在武汉大学、法国诺欧商学院、太阳集团tyc539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担任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目前已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发表二十多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
内容摘要:
基于独特的京津冀地区企业调查数据和克服内生性的结构方程模型,本文对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均对融资约束有重要影响,且企业自身条件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更强。总的融资约束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在区分融资约束的不同维度后,本文发现,融资可得性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绩效提升,融资频率增加却降低了企业绩效,而融资获得速度(等待时间)对企业绩效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无论是正规融资渠道,还是非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利用多种政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自身条件,是缓解融资约束的最有效办法。
谭小芬:《信息不对称下基于回购的供应链金融决策研究》
谭小芬
《南开经济研究》
2018年第1期,104-123
作者简介:
谭小芬
谭小芬,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太阳集团tyc539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由银行、资金充裕的供应商以及有资金约束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在传统报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博弈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建立了三个紧密相关的双层Stackelberg模型,分别研究了在信息完全对称以及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金融系统各主体的最优决策,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着重研究了供应商回购比例以及零售商自有资金水平对于决策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银行贷款利率偏高,供应商的回购比例以及零售商的自有资金水平会对利率以及订购量产生影响,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实施存货质押并共享信息的模式可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效率损失。
谭小芬:《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谭小芬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30-144
作者简介:
谭小芬
谭小芬,太阳集团tyc539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tyc539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太阳集团tyc539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摘要:
在人民币被纳入SDR、A股被纳入MSCI指数、"一带一路"稳步推进等有利环境下,中国推出了"债券通",以期通过开放和发展债券市场、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地位、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资产持有比例等渠道,促进人民币向国际储备货币转变。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撑,尤其是只有较具规模、深度和流动性的债券市场,才能给全球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回报的基础资产。中国应该完善债券市场监管框架、评级体系和发行制度,深化债券市场的层次、品种、期限结构和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加快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李建军:《“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增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绩效?》
李建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1-73
作者简介:
李建军
李建军,经济学博士,现任太阳集团tyc539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金融青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太阳集团tyc539博士毕业,太阳集团tyc539金融学博士后。2006-2007年访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5年北京市教学名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曾荣获过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以及优秀教学奖。主要承担《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等课程教学,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等。2003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7项。获得过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统计学会和北京市教学与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近年来,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编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等著作,主编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金融统计分析实验教程》等。
内容摘要:
当前,中国勾勒的"一带一路"倡议,正从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利用2002—2016年间的全球样本数据,对"一带一路"倡议能否增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绩效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进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绩效,且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绩效的正向影响正逐年扩大。本文使用不同模型和实证方法,均得到了稳健的结论。研究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探索表明,在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占比较高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基础设施绩效的增进作用更为显著;在专利申请和接收知识产权费用占比较低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基础设施绩效的增进作用更为显著。这佐证了缓解资金约束和提供技术支持可能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绩效的重要机制。